西南医科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教研室隶属于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原名为物理教研室,为适应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需要,于2004年改为现名。
师资队伍
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9人;博士7人(含在读1人);硕士2人。专任教师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学缘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为63.3%,专职教师平均年龄40岁,是一支专业素质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年富力强的教学团队
教学工作
教研室承担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影像专业、眼视光学专业的大学物理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影像物理学、电子学基础、眼视光应用光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了五年制本科及留学生的医学物理学、医学电子学、血液流变学、生物物理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
科研工作
教研室现有光学和新材料合成两个院级科研平台,有气浮隔振光学平台,日本株式会社UltimaⅣX射线衍射仪,真空高温管式炉,高温箱式炉,行星球磨机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150余万元。有光学奇点在肿瘤诊断中应用、纳米生物材料和合金功能材料三个研究方向。近五年,教研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5项、院级科研课题12项,合计获得资助经费10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
近五年,教研室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改课题15项;指导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项,院级5项。
UltimaⅣ X射线衍射仪
衍射仪测量平台
双温区真空管式炉
箱式炉
学科专业建设
教研室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教研室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物理实验》、《医学物理学》和《医学电子学》进行了仿真实验教学改革;对《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医学电子学》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尝试。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工作,主编或参编了《医用物理学》(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医学物理学》(“5+3”十二五规划教材,江苏科技出版社)、《医学物理学》(“十三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医用物理学实验》(高教出版社)、《医学电子学》、《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人体血液流变学》等教材。
部分编写教材
实验室建设
教研室拥有大学物理实验室、医学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学生实验用房近6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00余万元。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投入,使仪器设备保持了更新率和先进性,设备完好率保持在100%。可开设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可完成大学物理、医学物理等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以及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医学电子学等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实验室着力建设现代物理学发展中“新技术”、“新现象”、“新材料”和“新应用”相关的教学实验,充实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并带动其它实验课程的建设。为了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大学物理、电路原理和电子学实验建有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采用灵活、高效和互动性极强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物理电子技术实验室将继续依托物理电子技术教研室,把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训练本科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全面科学素养的基地。
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医学物理实验室
大学物理实验室
仿真实验平台
荣誉奖励
先后获得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泸州老窖“金教鞭”奖1项,校级各类荣誉称号11人次,校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1项,校级线上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西南地区大学物理学术竞赛获三等奖4项;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物理知识竞赛获三等奖1项。
大学物理学术竞赛部分荣誉证书
目前,教研室通过加强管理使教学规范化,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力争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跃上新台阶,为学院事业的发展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