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便肩负着推动工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的崇高使命。学院始终坚守“德业双修、医工融合”的教育与发展理念,矢志不渝地贯彻“医学+工学”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拥有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医工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院已设有数学与信息技术、物理与电子技术、医学工程技术、网络工程与管理和医学仪器等5个教研室,并配备有计算机中心、物理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医疗器械实训中心。联合建立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医用电子与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川南分中心,独立组建医工医信融合与转化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拥有医疗大数据、生物材料合成、激光医学三个校级科研平台,成立智能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展现学院在医工交叉领域的科研实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高级职称人数16人。聘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娄岩教授担任学术院长,北京大学医学信息中心雷健波为客座教授,他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五所直属附属医院的临床工程科、肿瘤科、信息科的高级工程师、物理师和技师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各类研究与教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科研水平,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团队建设方面,学院拥有一批教学质量好、科研水平高的优秀团队。教师队伍获获得国际希腊健康女神奖2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普微视频一等奖1项,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及智能技术教学创新展示特等奖1项。学院注重科研工作管理,积极组织科研攻关。近年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立项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发表论文,实现学院顶级期刊发表零的突破。共获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著6项。
在对外合作方面,学院积极开展校校、校企、校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我们与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此外,我们还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软国际、四川华迪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我们与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泸州市航空航天产业园开展校地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